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科研平台  省部级科研平台

蚌埠学院省部级科研平台一览表

序号

平台

名称

平台简介

批复

单位

联系人及

联系方式

1

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工程实验室

2018年由安徽省发改委批准建设,协作建设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清华大学粉体工程研究所、凯盛集团。工程实验室拥有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研究方向为硅基粉体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硅基光电功能材料、硅基与碳基复合功能材料开发研究。建设目标是建立规范化、国内先进水平的硅基新材料利用技术、产品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工程化验证基地,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实现关键技术的集成化,提高相关技术、软硬件设备的适用性。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宗群

13955230702

2

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9年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建设,拟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1)硅基粉体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硅基粉体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绿色化利用硅基矿产尾矿资源技术;功能硅基粉体材料的精细分级技术。(2)硅基光电功能材料:基于光互联技术的硅基光电薄膜材料;人眼安全透明激光陶瓷材料。(3)硅基与碳基复合功能材料开发研究:硅基材料与碳基界面复合层的制备及技术研发;硅基新材料表面生长碳基石墨烯膜工艺。

安徽省

教育厅

李宗群

13955230702

3

安徽省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20229月由安徽省发改委批准建设,共建单位为安徽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中心聚焦支撑服务“三地一区”行动,着力打造以增材制造技术为核心,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为路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落脚点的区域工程技术创新研究服务中心,开展校企联合建设模式下的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前沿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应用支持以及地方社会服务等建设。中心重点的研究方向为:(1)激光增材制造复合成型技术及工艺;(2)激光熔覆技术应用;(3)增材制造轻量化设计与应用。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刘春景
15255097918

4

安徽省智能感知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202311由安徽省发改委批准建设,共建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蚌埠日月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蚌埠传感器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安徽云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心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方向,以光电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智能感知传感器开发与工程化应用为核心,开展新型光电传感技术、机器视觉与控制技术、传感器智能化与系统集成等方向技术研究、新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推广等。与共建单位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攻克地方传感器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动智能传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养产业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王艳春

13721167768

5

孕沙成珠众创空间

2017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建孕沙成珠众创空间,获批省级众创空间。中心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拥有办公室14 间、大厅工位14个,创业实训机房1个,设有思想碰撞区休闲茶吧,截止   2020年底,众创空间累计入驻创业项目97个,43个项目经孵化注册成立公司。

安徽省

科技厅

夏春晓

13855205508

6

纺织工业智能装备与柔性互联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

2023年经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教育厅批准,纳入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培育名单,依托单位为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单位为蚌埠学院,产业领域为人工智能。实验室依托纺织工业实际需求为指引,以实现棉纺织“黑灯工厂”建设能力为目标,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技术,开展纺织智能装备及成套系统的研发,包括实现工序衔接和仓储物流的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车间清洁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及智能调度系统、纺织数字孪生系统、作业目标智能检测识别系统、粗纱自动换筒系统、棉条自动接头系统、缺陷自动识别系统等。实验室拥有省级人才4名、高级职称6名,其中博士9名、硕士18名;实验室共申报各类知识产权131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已获授权各类知识产权92项,包括授权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64项、外观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6项;省级科技成果登记8项。实验室项目“基于高精度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纺纱智能物流系统”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一等奖、第九届淮海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三等奖、第二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三等奖、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省二等奖。

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教育厅

黄迎辉

13855290751

7

安徽省柔性显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以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蚌埠学院,以柔性显示材料为发展方向,有效整合技术资源,布局新型显示行业前沿技术,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通过组建柔性显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解决柔性玻璃、可折叠玻璃盖板等一批卡脖子技术,打破三星显示、肖特等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提高公司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以中心打造新的创新服务窗口,进一步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带动行业上游及下游产业发展的链条,实现创新力产品的多次增值,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黄迎辉

13855290751

科研处(服务地方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