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七一”前夕,在建党102周年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爱党爱国热情,传承革命精神,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水利工程学生党支部组织红色实践团赴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开展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采访退役老军人活动,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血脉。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追击阶段第一个大的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6月30日上午一早,红色实践团经过1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纪念馆。夏天的天气炎热,但同学们的热情丝毫未减,迫不及待开始了参观和调研活动。
纪念馆分为陈列展览区和旧址区。实践小组首先参观的是陈列展览区,在解说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陈列厅的五个部分,分别是星耀珠城、淮畔定方略、决胜千里外、利剑向江南和送军过长江。对几大机构在孙家圩子的战略活动和蚌埠人民对渡江战役的支持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其中各类实物,历史图片,战略模型等全景式地展现了渡江战役恢弘壮阔的历史。使成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波涛汹涌。
在解说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下,小组成员仿佛亲身置于渡江战役的前线感受到了邓小平的运筹帷幄,指挥部队赢的一场又一场的胜利,陈毅的深谋远虑,沉稳自信,将军的气质体现的淋漓尽致,粟裕的身经百战,戎马一生,不愧被称为一代“战神”。在陈列厅的出口,还展示了当时作战用的武器迫击炮,手榴弹,步枪等,看到这些,好像穿越时空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
走出陈列厅,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来到了旧址区。旧址区主要由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张震旧居、大食堂及会议室组成。首先来到的是邓小平的旧居。房屋为茅草土房,房屋外墙是泥土注浆的,虽然经历过重修,但历史的厚重感丝毫没有减少,房屋里的陈设简单,简洁干净,只有基本的家具。可以看出当年作战的条件艰苦和共产党领导人的勤俭节约,体恤民情。
与邓小平旧居毗邻而立的是陈毅旧居,两家院子只有一墙之隔,在陈毅的院中有一个刻着棋盘的石桌,下棋便是他们在空闲之余当时最大的娱乐。参观完他们的旧居实践小组随后来到了大食堂和会议室。大食堂里有三口大锅,保障后勤。会议室里则有一张大桌子和一副地图,当年领导人便是在这张桌子前,带领着人民走向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参观完旧址,外面的太阳依旧火热,夏天的天气骄阳似火,就像70多年前的孙家圩子一样,革命的光芒照亮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在七十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冲刷掉的是茅草土房的遗迹,冲刷不掉的是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红色精神。军民齐心的红色记忆,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瞻仰,回顾与追寻。
参观完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实践小组又来到了孙家圩子村委会,在村委的退役士兵服务中心,小组成员拜访了卢家安,卢家会,王德云三名退伍军人及党员,了解他们的军旅生活。在他们三人中,王德云是在1968年21岁时候参军,在部队服役了4年,卢家安和卢家会分别在部队服役4年和6年。回忆起来,他们的峥嵘岁月虽然没有为他们退役后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但是那段光荣岁月,却是他们一辈子的骄傲。谈起在部队的条件,老一辈都感叹现在的条件比当时好太多了。在他们服役的时候,每天吃的都是粗粮,如今部队的伙食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丰盛,营养全面。在询问到他们对如今大学生参军有什么建议的时候,他们一致表明支持现在的大学生到部队磨练自己,建设部队,用学习的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次访谈让小组成员体会到了老一辈身上的那种无私和大义,舍小家为大家,将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国家。
头顶烈日,持续一上午的实践活动到此也落下帷幕,虽然同学们身心俱疲,但是这次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意义非凡。在七一建党节的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青年人要走在传承红色文化的第一线,在新时代有所作为。(撰稿:罗正侨;编辑:王亚萍;审核:张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