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31来源:科研处(服务地方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阅读次数:10 字体: 【

相关单位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和省社科规划办关于做好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注意事项的精神,我校正式启动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鼓励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切实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指南、学科、类别、资助额度与完成时限

本次申报不发布分学科具体课题指南。申请人可对照国家社科基金近年分学科课题指南的导向、已立项课题和研究成果,对应上述项目类别的定位和要求,着眼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突出明确的问题意识,从学科视角按照选题规范自主拟定题目申报,避免重复研究。鼓励围绕以下重点方向开展深入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本质要求、世界意义,国际变局、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数智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城市化和城市治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健康中国,人口战略,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边疆治理与边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中国文化史、学术史和思想史,重要文献史料整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古典学研究,古代文明起源,近代大国崛起,世界现代化历程,世界战争史、殖民史、宗教史和政治思想史,重要区域和国家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学科史、方法论、前沿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各学科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概念、命题和理论研究等。

选题表述要符合项目定位,突出问题意识、学科视角,科学严谨、简明规范,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申请人须在课题论证材料中首先对选题作出说明,简洁明了地介绍选题所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视角等。

项目申报范围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3个学科和2个研究领域,申请人须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请书》(2025年3月制,以下简称《申请书》)。重点项目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同时列出1—2个相关学科。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3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20万元。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三、申报条件

申请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规定,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品行端正、学风优良,同时须具备下列相关条件:

(一)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申请人可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前期成果、课题论证质量、预期研究成果体量等,选择申报重点项目或一般项目。

(二)青年项目:男性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90年4月25日后出生),女性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5年4月25日后出生)。

(三)西部项目:符合(一)或(二)条件,且申请单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其他参照西部项目执行的部分科研单位。

(四)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学历、学位证书标注日期均须在2025年4月25日之前)。符合申报要求的在站博士后人员可申请,其中全脱产博士后须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

(五)各项目课题组列入研究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

四、限定条件

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作如下限定:

(一)申请人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报其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2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1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请。申报本次年度项目的申请人不能申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二)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新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25年4月25日之前)。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申请人,同年度不能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同年度申请人的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四)不得通过变换责任单位回避前述条款规定,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申报。

(五)凡在内容上与本人已结项的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有较大关联的,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报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报;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个项目结项。

(六)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报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并承诺在原论文(出站报告)基础上进行实质性修改,预期成果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重复比例不得超过60%。

(七)不得使用与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八)立项后凡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其他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具体内容详见《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附件1)

五、申报办法及要求

1. 学校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采取“二级单位+学校”双重审核推荐方式。其中二级单位需于4月17日上午下班前将汇总表(见附件5,以“单位名称+申报人数”命名,需学院领导签字盖章)、申请书(见附件2,以“姓名+项目名称”命名)和活页(见附件3,以“学科+项目名称”)的电子版材料报送至科研处(邮箱:1973904285@qq.com)。学校审核、评审、排序及公示工作将于4月22日前完成。经公示无异议后,请二级单位通知学校公示名单中的申请人于4月23日前完成网络系统填报工作。

注意:二级单位审核推荐环节,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形式审查等工作,严格审核是否有违意识形态问题、关键词是否超标(限3个)、项目类别和学科分类是否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规范填写、预期成果字数是否正确、活页文字表述中是否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确保不出现任何错误。各学院进行形式审核后须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申报教师,材料审核不合格的教师及时依据学院审核意见进行修改。

2.经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申请人需登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https://xm.npopss-cn.gov.cn)的“项目申报系统”,下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网络填报版)并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检查内容无误后(申请书第一行出现“您现在可以上传申请书”的提示)上传申请书。同时,申请人在线申报的同时仍需提交纸质版《申请书》,并确保线上线下《申请书》内容完全一致。纸质版《申请书》须在网络申报提交后,申报教师点击“下载申请书”打印,申请书封面“项目序号”框内会自动生成项目申报序号。最终报送给学院的纸质《申请书》,必须是从网络申报平台下载打印(带项目申报序号)的最终版。注意:申请教师要确保线上线下《申请书》内容完全一致。纸质版《申请书》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一式5份。每项课题的申报材料包括5份《申请书》、2份《活页》,采用“1夹6”方式叠放,即将4份《申请书》和2份《活页》单独叠放在一起,然后夹在另1份《申请书》中缝装订处,以免损坏封面页。

3.4月28日1700前,各单位科研秘书须将本单位在线填报材料的申请人的纸质申报材料(含申请书及活页)收齐汇总后交至科研处517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注意事项

1. 科研处不受理个人纸质申报材料,所有教师纸质申报材料(含机关人员)均由学科归属单位审核后统一报送。

2. 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安徽省实行限额申报,我校推荐的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教师须于4月23日晚12:00前完成本人的系统申报,逾期未完成系统填报者责任自负。

3. 形式审查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过程的重要环节,凡形式审查经学校审核不合格的材料,科研处不再向上级报送,直接驳回至所在学院。

联系人:刘艳玲 联系电话:3177259

 

附件1.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公告

2.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

3.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课题论证》活页

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

5. 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汇总表

 

                                蚌埠学院科研处

2025年3月31日

 

1.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公告.docx

2.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请书 .docx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课题论证活页.docx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xlsx

5.202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汇总表.xls



学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866号
书记信箱:shuji@bbc.edu.cn     院长信箱:yuanzhang@bbc.edu.cn
联系电话:0552-3177257(学校办公室)    0552-3177008(招生办公室)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安徽・蚌埠 皖ICP备15002005号-4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